中国民航为了在全行业内对服务于公共航空运输飞机上资格管理,规定民航各地区管理局对客舱乘务员资格管理从颁发执照或上岗证的方法统一为颁发训练合格证。
客舱乘务员的训练要求与资格必须根据CCAR-121部要求,按照运行合格审定局方批准的客舱乘务员训练大纲进行,只有满足了训练大纲规定的客舱乘务员训练课程并带飞检查合格后,才能有资格领取客舱乘务员训练合格证。
客舱乘务员训练:
1. 新雇员初始训练
(IT——Initial Training)
新雇员初始训练是指航空企业新雇用的人员,或已经雇用但没有在乘务员工作岗位上工作过的人员,在进乘务员岗位之前需进行的训练。新雇员初始训练包括专业基础理论训练、针对特定机型和岗位的训练、应急情况下的撤离及处置训练、客舱灭火训练等等。
2. 转机型训练
(TT——Transition Training)
在职乘务员如果要在没有飞过的飞机上工作,首先要参加并圆满完成新机型的相关训练。如航空公同的乘务员原来在波音737型飞机上工作,企业引进了波音77型飞机,虽然都是波音飞机,但差别很大,乘务员必须经过新机型训练并成绩合格后才能有资格实行波音77型飞机的航班任务。
3. 差异训练
(DT——Differential Training)
乘务员如果需要在与原来机型有差异的飞机上飞行,应当完成差异训练。如航空企业原有机型是空客319型飞机,后来引进了空客330型飞机,由于两种机型在客舱布局和服务设施设备方面有差异,乘务员必须经过差异训练才能实行新机型的航班任务。
4. 定期复训应急生存训练
(RT——Recurrent Training)
为了保证乘务员在所服务的各型别飞机和工作位置上获得充分的训练并保持近期熟练水平,应当在前12个日历月内完成定期的复训和资格检査。如乘务员上次训练的时间是在2010年3月30日,则应当在2011年3月30前完成复训并成绩合格。
每24个日历月为一周期安排一次机组联合应急生存训练。所有获得相应机型资格的乘务员必须通过规定的地面训练及测试。
每24个日历月进行一次紧急医学事件处置训练。包括心肺复苏术和隔离消毒等常识和操作;机载应急医疗设备的位置;药箱医疗用品和药品、防疫物品的功能、使用方法、应用范围以及基本操作技能等。
5. 重新获得资格训练
(RQT——Requalification Training)
是指已经训练过并取得资格的客舱乘务员未实行客舱乘务员岗位职责连续12个月(含)以上或未按规定期限完成定期复训或因故失去资格的客舱乘务员,为恢复资格需要进行的训练。一是根据不合格的类别选择等级训练课程内容;二是根据机型安排应急设备训练、紧急情况训练和应急演练。
6. 危险品运输训练
(DCTT——Dangerous Goods Transport Training)
所有乘务员必须经过危险品运输培训并成绩合格后才具有飞行资格,这类培训周期为2年一次,24个月内有效。
7. 特殊航线运输训练
(SCOT——Special Route Operation Training)
此类训练类别适用于乘务员需完成某类特定训练课程时进行的训练,如拉萨是高原机场,实行拉萨航班的乘务员必须经过高原航线飞行的相关训练。
感谢您的点赞和分享
素材来源 / 网络
新生报考指南: 必赢亚州手机app2022年报考指南